“AI時代建基於大資料,與之對應有三個層次的就業市場,第一層次是原始資料搜集,這類崗位只需要簡單培訓,一般人都可勝任。第二層次是對原始資料進行初步分析,例如剔除敏感內容,再將資料連接物聯網,這個工作通常需要大約半年的電腦語言培訓,也能勝任。第三層次是後臺的技術處理,屬於專業和專家級別”。Exa Leap創辦人江朝暉女士發表“在萬物互聯的世界找準定位”的主題演講,她指出AI時代的職場,一些重複性的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但同時也產生新的工作崗位和機會。同場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統計學及電腦系朱松純教授透露,流行幾千年的考試制度可能終結,美國正在研究以AI面試,代替現在的各級應試。
百仁基金和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於一月二十八日下午在灣仔會展中心聯合主辦論壇,主題是“AI時代:職場.人才.教育”,主講嘉賓除江女士和朱教授,還有來自內地的美國上市公司“流利說”主席兼創辦人王翌博士,他的演講題目是“AI+教育——開啟智慧學習新時代”,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則聚焦“AI如何改變香港教育的未來”,專程從美國趕來的朱松純教授,從更宏觀角度探討“如何用人工智慧提升人類福祉”。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擔任嘉賓主持,各講者夾雜廣東話、英文和普通話,典型的港式風格。除了主題演講,還有主持人和論壇主辦機構主席及演講嘉賓互動,以及和台下約六百名聽眾Q&A。論壇歷時超過兩個半鐘頭,筆者由頭坐到尾,仿如品嘗一頓豐盛的AI大餐。
一個小時之前,論壇隔壁另一個會議廳舉辦了一個“青年AI峰會”,來自十多間中學近三百名學生出席,八名被抽中的同學上臺與百仁基金兼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席李家傑博士和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張澤松博士互動,每個同學向嘉賓提出一個問題。李家傑從人類四次工業革命的歷程說起,展望AI時代的挑戰與機會,張澤松就與台下同學互動,現場氣氛非常活潑。筆者發現同學的問題很有意思,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地青少年對AI的思考和困惑,所以不怕做一回文抄公:
路德會呂明才中學高銳同學問:
我是一名鍾情於文商科的學生,面對理科多個理論及運算公式經常摸不著頭腦。作為一個文商科背景的學生,應該如何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能,以面對人工智慧挑戰?
天水圍香島中學林燊銳同學問:
AI可否模擬腦細胞產生情感?
元朗商會中學張駿哲同學問:
你認為現時香港教育及社會有否提供足夠機會予年輕人裝備自己,以面對未來的挑戰?
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黃丞佑同學問:
既然有“人工智慧將超人類智慧,機器人可能成為未來世界的主宰”的隱憂,為何還要發展AI?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中學關祺峯同學問:
你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會造成人類行動和思考的惰性嗎,甚至造成人類退化?
孔教學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學譚凱琳同學問:
你對AI未來發展有什麼擔憂嗎?如何看待和處理人工智慧取締人力,造成大量失業的社會問題?
保良局李城璧中學姜澤林同學問:
如何回應霍金曾指出除非人類社會能夠找到控制人工智慧發展的辦法,它的出現將可能成為“文明史上最糟糕的事”?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同學問:
最近新聞指AI甚至可以替代醫生、律師、畫家和音樂家,未來AI時代會否造成工種單一化,只剩下工程師?
直落兩場以AI為主題的峰會和論壇,從下午兩點半到六點十五分,中間只有十五分鐘茶歇,沒有足夠的信息量,實在難以想像如何吸引近九百名聽眾安坐在兩個會議廳。遺憾的是,如此精彩、貼地、富前瞻性和建設性的對話和研討活動,特區政府只有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出席青年AI峰會下半場,以及論壇上半場,其他官員均未見蹤影,白白浪費一個掌握時代脈搏、瞭解年輕人的大好機會。不過還有機會,李家傑在當晚百仁基金理事會就職典禮上宣佈多項大計,包括擬招聘大學生專門教小朋友寫程式,從小培養對AI科技的興趣,目標是令5000名小朋友受惠。基金還計劃每年舉辦兩次AI為主題的論壇,廣邀世界各地AI專家高手來港互相交流、華山論劍。我想起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書上一句話:“改變是唯一不變的事”,民間團體慈善機構積極行動,屆時特區政府相關官員會到場聆聽嗎?
有感而發


有幾個出外留學孩子的母親閒敘,我正好湊在一邊,且聽她們所說,似有一共同主題,那就是新一代的留學生是多麼得天獨厚。他們的行裝裡有完備的春夏秋冬衣物,有名牌手提電腦、手機、相機、小型音響,身上還有信用卡,以及一年往返三次的機票套票(航空公司的預售票)。如今留學生涯再也不用一面讀書,一面打工了。但他們都並不算是富家子弟,整副行裝都是靠家長省吃儉用得來的。
現在,家長們開始擔心了,如此優越的條件,能否培育出拚命用功的學子呢?家長們的憂慮是真實的。因為在她們面前已經看到了不少活生生的例子:許多家長當年也是留學生,靠洗盤子擦窗子賺得生活費與學費,為自己贏得較為光明的前程;而下一代出國留學則完全是另一種樣子,遊手好閒,無心向學,最後帶一份見不得人的成績單向父母「報賬」,眼中更有一份與己無關的「坦然」。
兒行千里母擔憂。從這些家長的話裡聽出世間最動人的感情─母愛。但是,她們中間誰又做得到,故意創造一種「困境」,讓自己的孩子到海外的驚濤駭浪中去作拚搏?不可能。的確,世界上沒有千篇一律的事情,條件優厚的留學生成績優異的也不是沒有,於是,她們產生一種希望:「我家的孩子是會格外珍惜父母苦心的」。但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同去者中的貧寒子弟,仍像從前的留學生那樣勤工儉學,憑優異成績,成為各大企業爭搶的寵兒。貧窮,使他們學會奮鬥,他們從另一方面獲得了人生的優越感。
本港有一間頂尖的中學,擁有一百四十多年的悠久歷史,不僅出了許多政府高官,也培養了社會許多優秀人才。有一句人盡皆知的話:「踏入這家中學,等於一隻腳已進了港大。」
在這間中學唸書的男孩子,心理需承受一定程度的壓力,那就是,學校是一流的,老師也是一流的,當自己離開了母校,在社會上拚搏的成就也不能太差!背著金字招牌中學畢業的男孩子,除了有這份自恃,還很愛惜與懷念母校的一花一樹,一檯一凳。話說,周前與友人們茶聚,有位從美國回港度暑假的男孩子,憂心忡忡的說:「聽說母校的英雄樹給砍了,說是惹蚊子。」我問:「你怎麼知道?」他答:「同學在電郵上告知的」。
當今高科技的傳訊之快,已沒有地域遠近之分;香港有什麼消息,很快地傳遍全世界。祇是消息的真假,值得查證。於是,我親自到了該校,親眼見到校園裡的兩株英雄樹,即男孩子們戲稱的「哼哈二將」仍昂然綠葉繁茂矗立,好端端的守著校舍,並不是傳言中的被砍呀!
校長說:「纏繞英雄樹的藤蔓,愈長愈密,搶走了英雄樹的營養,我將此事告知政府部門的樹隊人員,由他們決定將藤蔓斬掉的,想不到卻惹來這麼多的誤會。」接著她感慨的說:「一百四十多年的傳統,有很大的精神包袱,要改動一點,也不容易呀。」
因為,同學們愛自己的母校,就等於熱愛自己的未來。優秀的男孩子往往會把愛,責任和照顧連在一起。
當你在譬如這個巴士站遇見譬如這位少婦,
她並不特別漂亮卻有非凡的吸引力,
你想愛她你想認識她你希望待會兒能跟她
同乘一輛巴士坐在她身邊然後跟著她下車哪怕是
僅僅遠遠望著她的背影看她進入哪一幢大廈
打開哪一扇幸福的家門;或譬如這位老伯,
他臉色安詳好像已看見了天堂的樹冠,
他頭上的羊毛帽溫暖純樸,他眼裡
含著使你想做他的兒子的慈光,
他瘦弱的身體再次使你想做他的兒子
以便好好照看他用無限孝敬的語言
輕聲跟他說話,扶著他回家;
啊,他們,那少婦和那老伯登上同一輛巴士,
使你失落又惆悵,同時洋溢著幸福,
當你的巴士駛上高速公路,大海聳現,陽光寧靜,
你多想讚美多想感恩。你確實應該讚美
應該感恩,因為你目睹了日常的奇跡,
那是瞬間的奇跡,你隨時會遇見你自己隨時
也在創造的奇跡:那少婦一直是痛苦的,
她跟丈夫跟家公家婆天天吵架,跟同事合不來,
對自己感到厭惡,無窮和無端的煩惱正糾纏著她,
陷她於絕望的深淵;那老伯兒子爛賭,女婿包二奶,
老朋友和舊同事走避他,因為他又窮又不幸,
他出來是為了散散心,為了躲開老伴的嘮叨;
但有那麼一些瞬間,例如在大街上,
一些別的事物吸引著他們,或一陣風吹來,
或剛才在路上照了五分鐘陽光,使他們身心放鬆,
不再想家人,不再想自己,不再想人生,
不再想帳單,不再想電視連續劇,子女的學業或前途,
鄉下的窮親戚,樓上沒完沒了的裝修,
隔壁另一對夫婦和他們的子女無日無夜的爭吵,
於是像一艘飽經風吹浪打的船駛進港灣,
他們歸於平靜,找回自己的靈魂和感覺,
恢復了生命力,恢復了身體的光亮,並在瞬間被你看見
使你想讚美想感恩使你置身于生命的光亮中,就像此刻
你的神采正被你身邊的乘客悄悄羡慕著。
週日路過中環或維園,總會見到外籍女傭特別是菲傭們的聚會,那種歡樂熱鬧,人山人海的壯觀場面,令人驚喜和感嘆。
外籍女傭每星期工作六天,就有一天的休息,於是她們不約而同來到這裡,跟同行更是同胞聚一聚。在海外當女傭,哪怕跟女主人的關係融洽得像姐妹,但祇要是僱傭關係,心情上不會有真正的輕鬆舒暢。所以,每週一天的同胞聚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也看得出,外傭們這時是多麼快活、有交談的、有歌唱的、有看書的、有聽音樂的、有享受美食的,也有圍成了一圈跳舞或頌經的,簡值就是一個溫馨的嘉年華會。
聚會從早上清晨開始,直至深夜才結束。在這一段時間裡,這塊香港土地成了外籍女傭的祖國。她們再不必講英語或粵語,而可以痛痛快快地用鄕音交談,分享來自祖國的點點滴滴信息,什麼是愛國主義?我認為這就是!好感人!
每週一次的聚會,也是外籍女傭自由精神的象徵,因為,這一整天是屬於自己的,她們不是女傭,而是美麗快樂的女孩子,是最自由的人!
這一天,即使已至午夜了,她們仍意興猶濃,看來,不把今天屬於自己的美妙時光享受完,她們似乎仍不肯回到僱主家中呢。
心,被一次次沉重敲擊。
生命的慘烈
死亡的黑影。
這是一座已經死寂的山城,
北川,月光下的北川——
魔鬼狂笑扔下的抹布,
慘白的月亮照著
猙獰的大地。
你在哪裡呻吟?還是靜息?
你是在大聲呼喊?
其實沒有聲音。
驀地傳來微弱的歌聲,
你在唱著“妹妹、妹妹”,
妹妹,正是花兒般的年紀:
河水清澈,原野青青。
可你,艱難地喘息中
已漸漸變得蒼白,
不再懼怕世上再多的痛,
年輕的生命就此沉寂。
不管這瓦礫下曾經回蕩的歌聲,
你面容平靜。永遠安寧。
你已被自己拯救,
行走在另一個陌生
而溫暖的世界裡。
你會在天堂的大門口回望嗎?
你曾歌唱“妹妹、妹妹”,
那歌聲,
曾讓我熱淚泠泠!
那是生命的最後絕唱,
飽含生的熱望
和對人間無限的深情。
“AI時代建基於大資料,與之對應有三個層次的就業市場,第一層次是原始資料搜集,這類崗位只需要簡單培訓,一般人都可勝任。第二層次是對原始資料進行初步分析,例如剔除敏感內容,再將資料連接物聯網,這個工作通常需要大約半年的電腦語言培訓,也能勝任。第三層次是後臺的技術處理,屬於專業和專家級別”。Exa Leap創辦人江朝暉女士發表“在萬物互聯的世界找準定位”的主題演講,她指出AI時代的職場,一些重複性的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但同時也產生新的工作崗位和機會。同場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統計學及電腦系朱松純教授透露,流行幾千年的考試制度可能終結,美國正在研究以AI面試,代替現在的各級應試。
百仁基金和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於一月二十八日下午在灣仔會展中心聯合主辦論壇,主題是“AI時代:職場.人才.教育”,主講嘉賓除江女士和朱教授,還有來自內地的美國上市公司“流利說”主席兼創辦人王翌博士,他的演講題目是“AI+教育——開啟智慧學習新時代”,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則聚焦“AI如何改變香港教育的未來”,專程從美國趕來的朱松純教授,從更宏觀角度探討“如何用人工智慧提升人類福祉”。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擔任嘉賓主持,各講者夾雜廣東話、英文和普通話,典型的港式風格。除了主題演講,還有主持人和論壇主辦機構主席及演講嘉賓互動,以及和台下約六百名聽眾Q&A。論壇歷時超過兩個半鐘頭,筆者由頭坐到尾,仿如品嘗一頓豐盛的AI大餐。
一個小時之前,論壇隔壁另一個會議廳舉辦了一個“青年AI峰會”,來自十多間中學近三百名學生出席,八名被抽中的同學上臺與百仁基金兼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席李家傑博士和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張澤松博士互動,每個同學向嘉賓提出一個問題。李家傑從人類四次工業革命的歷程說起,展望AI時代的挑戰與機會,張澤松就與台下同學互動,現場氣氛非常活潑。筆者發現同學的問題很有意思,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地青少年對AI的思考和困惑,所以不怕做一回文抄公:
路德會呂明才中學高銳同學問:
我是一名鍾情於文商科的學生,面對理科多個理論及運算公式經常摸不著頭腦。作為一個文商科背景的學生,應該如何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能,以面對人工智慧挑戰?
天水圍香島中學林燊銳同學問:
AI可否模擬腦細胞產生情感?
元朗商會中學張駿哲同學問:
你認為現時香港教育及社會有否提供足夠機會予年輕人裝備自己,以面對未來的挑戰?
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黃丞佑同學問:
既然有“人工智慧將超人類智慧,機器人可能成為未來世界的主宰”的隱憂,為何還要發展AI?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中學關祺峯同學問:
你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會造成人類行動和思考的惰性嗎,甚至造成人類退化?
孔教學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學譚凱琳同學問:
你對AI未來發展有什麼擔憂嗎?如何看待和處理人工智慧取締人力,造成大量失業的社會問題?
保良局李城璧中學姜澤林同學問:
如何回應霍金曾指出除非人類社會能夠找到控制人工智慧發展的辦法,它的出現將可能成為“文明史上最糟糕的事”?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同學問:
最近新聞指AI甚至可以替代醫生、律師、畫家和音樂家,未來AI時代會否造成工種單一化,只剩下工程師?
直落兩場以AI為主題的峰會和論壇,從下午兩點半到六點十五分,中間只有十五分鐘茶歇,沒有足夠的信息量,實在難以想像如何吸引近九百名聽眾安坐在兩個會議廳。遺憾的是,如此精彩、貼地、富前瞻性和建設性的對話和研討活動,特區政府只有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出席青年AI峰會下半場,以及論壇上半場,其他官員均未見蹤影,白白浪費一個掌握時代脈搏、瞭解年輕人的大好機會。不過還有機會,李家傑在當晚百仁基金理事會就職典禮上宣佈多項大計,包括擬招聘大學生專門教小朋友寫程式,從小培養對AI科技的興趣,目標是令5000名小朋友受惠。基金還計劃每年舉辦兩次AI為主題的論壇,廣邀世界各地AI專家高手來港互相交流、華山論劍。我想起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書上一句話:“改變是唯一不變的事”,民間團體慈善機構積極行動,屆時特區政府相關官員會到場聆聽嗎?
我不抱怨黑夜,出於工作
和性格的需要,我適應了黑夜
並愛上黑夜,就像我適應了生命
並愛上生命。我愛黑夜
愛到黑夜邊緣,我愛黑夜
愛到白天。就像總得有人做男人
有人做女人,我在黑夜王國裡
做在黑夜王國裡該做的事情。總得有人
在黑夜裡聽巴赫和馬勒,總得有人
迎接黎明迎接晨光,總得有人
天一亮就下樓走走,看看街上
剛醒來或仍在睡著的店鋪,總得有人
在早上八九點鐘上床,在夢中
聽見真實世界或夢中世界的噪音,總得有人
下午才起床,逢休假傍晚才起床
到茶餐廳喝一杯熱咖啡,然後
混在下班的人群中,假裝自己剛下班
正要回家,或正在回家的途中,
順便逛逛超級市場,買些菜,
買些面,買些雞蛋,然後回到街上
無意中抬頭,看見遠方峰頂上
黑夜又已降臨。
香港後花園冬日溫煦的陽光,照在身上,增添了幾分暖意。
新界鄉村地區,在敬老的傳統觀念上,如冬陽之美,尤為顯著。年年歲末,地方鄉紳和區議會,都會舉辦「千歲宴」,「敬老節」。不論你或你的長輩有沒有原居民的身份,祇要住在新界鄉村,到了一定的高齡,就可以申請參加這項別具意義的歡樂節日,享受每年一度的豐富午宴。若是長命逾百歲者,還可以年年領取千足金的「人瑞金牌」呢。
隨著社會進步,醫學昌明,長壽的人越來越多。本港一群社會工作者,有鑒於此,遂興起了「老有所為」的新理念,讓身心健康的長者,依然可以有用於社會,透過各種團體,參與各式活動。西貢位於新界東,是個山明水秀,背山面海的小鎮,早在港英時代,已被譽為「香港的後花園」。即使現在的特區政府,也嚴格遵循並維持西貢區建築物的低密度標準,保持鄕郊的大自然特色。
這裡青山綠水,空氣清淨,子孫圍繞,四代同堂,真是老人家居住的天堂。今次,西貢區獲得「人瑞金牌」的老先生和老太太各有五位,年齡最大的一位是一百零三歲的老太太,由八十多歲的兒子陪同來領獎。當日宴開二百席,兩千多位老人家濟濟一堂,除了觀賞文娛節目,還各自高高興興拿著由善長仁公翁捐出的大紅利是一封。
難怪不少人士退休後,都想到西貢養老呢!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新界「西貢」的名稱由來,她與「越南」的西貢有什麼區別呢?
越南的西貢,現在已改名為胡志明市,而香港新界的西貢,據說此名來自於中國唐朝時期。當時有暹羅、呂宋等國經水路前來朝貢的船,停泊在這個山邊水涯,再經陸路北上送抵長安城,因此這裡被稱為「西貢」。
上個世紀的抗日戰爭年代,內地歷經八年,而香港也有三年零八個月的艱辛歲月,其時,西貢原居民擔當了重要角色,配合東江縱隊、游擊隊等愛國志士一起抗日。今天在西貢斬竹灣豎起的一座「抗日英雄紀念碑」,就是當年英勇的新界人愛鄉愛國愛民族的實證。
早在推翻滿清帝制時期,孫中山先生與一批文人志士也曾在西貢留下足跡。西貢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的確使人們流連喜愛,孫中山先生的母親孫太夫人之墓即葬在西貢背山面海的百花林。
歷任的港督,無不鐘愛西貢,因而西貢有「香港後花園」之美譽。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也曾到訪西貢,欣賞「她」山川靈秀之美。
董建華先生乘坐直升機俯瞰香港,在飛到西貢上空時,也要來回盤旋兩轉,欣賞翠巒疊嶂與天然優美的海岸。現在,西貢已被譽為「香港的消閒花園」。
——給2008、512汶川大地震
五月,哭泣的季節。
淚水澆灌著中國
開滿鮮花的原野。
窗外的天空依然明亮,
鳥兒依然和平地飛翔,
那些清澈的眼眸
卻再也無法看見。
五月,殘忍的季節。
無數的人生
刹那間轟然停歇。
廢墟下嬌嫩的花
朵朵枯萎,將人心一一擊碎。
那些沾滿灰土的紫黑小手,
已絕然感不到春雨的搖曳。
五月,死亡的季節,
自然黑色的暴力將生命摧毀。
無論含苞待放的青春,
無論垂垂老去的暮年,
無論貧窮或富貴,
所有生的牽掛,化為塵煙。
五月,刻骨銘心的季節。
所有的中國人都在祈禱,
所有的母親都在祈禱:
相約在天堂路上的孩子們啊,
一路走好,別再摔著!
你們稚嫩的笑臉
是母親今生今世永遠的掛念。
留言 

